指導團教師經驗分享(一)

2024-11-28 點擊次數:6834

指導教師簡介

1732759446293566.png

王雪,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社科學部團委書記、輔導員,首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成長賽道高教組銀獎選手指導教師,“大慶油田杯”第11屆黑龍江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成長賽道是如何煉成的


一、備賽過程中職業目標發生變化是正常的

選手備賽第一步一般為結合所學專業及個人能力優勢設定職業目標,但這個目標不是恒定的,多數選手在備賽過程中都會在大方向確定的前提下產生細微變動,這也正是成長賽道的底層邏輯所在——根據與職業目標間的差距及時調整個人行動方向。所以選手不應因備賽過程中的實時變化而質疑或通盤否定自己的前期準備,正式步入賽場前的一切變化都是為達到更加精準的職業目標應受的考驗。

二、參賽選手的邏輯自洽和自我認同是必要的

部分參賽選手,尤其是成長賽道的低年級選手,在備賽前受學校、老師對其就業和職業規劃引導或許考慮過“我們將來應該做什么”的問題,但并未仔細考慮過“我將來想做什么”和“我將來能做什么”。以賽促立,這也是大賽的初衷之一,我們也確實看到許多學生在備賽過程中不得不開始正視“未來”。但如果僅僅是為比賽匆忙確立一個目標,而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地堅定選擇并發自內心認同一份職業,選手在表述時很難觸達職業內核,也很難引起他人共鳴。所以選手備賽的大部分時間勢必是花在了解職業、擇定職業上,而不是僅僅靠打磨文稿堆砌出一場沒有靈魂的演講。

三、多維度統籌大賽資源

學校、學院、指導教師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圍繞各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做好選手的指導工作。每位選手的展示都不僅僅代表其個人的發展路徑,更是其所屬專業、學科乃至學校在一段時間內眾多學子的發展“賽道”。為驗證職業目標可行性,選手在備賽過程中很可能有訪談、調研等需求,也會涉及數據和案例支撐,需要集中統籌資源。職業規劃大賽從來不只是臺上幾分鐘的功夫,更是臺下日積月累的沉淀。

 

(以上觀點僅代表指導教師個人觀點,不針對任何人與第三方,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