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工業學院是教育部批準成立的省屬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學校位于中俄邊境城市——雞西。雞西地處東北亞經濟圈核心區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向北開放的窗口和前沿,機場、高鐵、高速公路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
學校堅守扎根龍江東部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初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黑工院精神,勵精圖治、至善日新,現已發展成為覆蓋工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等7個學科門類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設施齊備,實驗實訓條件優越,校內實驗實訓基地132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02個。固定資產總值6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2億元,圖書館藏書100萬冊,各類電子圖書120萬冊。率先在全國建立了“校政企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聯合體”,經驗被人社部推廣。是全國首批、全省首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全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成功素質訓練基地、全省大學生創業培訓示范基地、全省高校就業創業服務站第二批試點建設單位。獲評黑龍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稱號,影響力逐步擴大,知名度不斷提高。
學校面向全國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0722人;現有10個學院,開設29個本科專業(工學15個、文學4個、管理學3個、教育學2個、藝術學2個、法學2個、經濟學1個),采礦工程和財務管理獲批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現有教職工649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人員490人,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和教學團隊4個,由二級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教學名師和百名教授領銜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實現“經師”和“人師”的統一。2022年以來,獲評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個,二等獎2個。學校秉承“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人才培養理念,踐行“修德修能、成人成事”校訓精神,按照“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教育理念,緊密對接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專業認證,堅持新發展思路,構建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校企聯合共建了省級石墨現代產業學院和無人機學院等產業學院,實現了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深度融合,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5萬余名“能就業、敢創業、可創新”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榮獲全國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設在校內的“校政企”服務大學生就業創業聯合體、創業園、創新基地、技能培訓基地,以及校外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天地。近年來,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工商銀行杯”金融創意大賽全國直通就業獎勵、“四煤城”高校各類大賽捷報頻傳、師生300余項“雙創”成果,助力雞西創新型城市建設。
學校堅持立足雞西、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服務面向,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促發展,與域內多個企業和研發機構深度融合、協同育人,年均開展社會培訓1萬余人次。建有等離子體生物質材料研發與檢測、大功率電牽引采煤機2個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黑龍江礦山破碎機等2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十四五”以來,承擔各級各類教科研項目293項;獲各級各類獎項45余項;發表論文625余篇,其中被SCI、EI、EI會議、CSSCI、CPCI、CSCD等收錄150篇;出版專編著教材等58部;申請專利、軟件著作權376項。連續四年獲得中國知識產權遠程教育平臺優秀分站稱號。與雞西市科技局、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公司、黑龍江省三辰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東北石油大學等10余個政府部門、省內外企業、兄弟院校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框架合作協議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合作協議書。
進入新時代,全校師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錨定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六個龍江”建設,堅守“立足雞西、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發展定位和服務面向,矢志踐行“1156”發展思路,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文化鑄校、依法治校”的辦學理念,堅決落實“兩步走”發展戰略安排,緊緊圍繞學校第一次黨代會確定的“十大行動”,解放思想、銳意改革,敢闖敢創、尋特圖強,奮力譜寫一流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新篇章。
黑龍江工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0467-2395156、2395157、2395158、2395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