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招聘進行時
目前是找工作的“旺季”
但求職陷阱也無處不在
要擦亮眼睛
以下幾點一定要注意!
一、警惕“黑中介”
一些非法職業介紹機構以介紹工作為名,向求職者變相收取各種名目費用。他們的典型特征是沒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等相關資質,以冒充或偽造相關資質騙取求職畢業生信息。這些非法職介機構即便提供了崗位信息,往往也是與高校畢業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虛假的就業崗位。
防范提示
求職時,應當優先選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正規市場中介機構,對市場中介機構應了解其經營范圍是否包含職業介紹業務,是否具備《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與市場中介機構簽訂協議時,不要輕信其口頭承諾,一定要看清簽約的內容,不要盲目簽字。
二、警惕“假老鄉”
“假老鄉”是指某些詐騙人員以“老鄉”的名義,主動搭訕求職者,熱心向其介紹工作,專門坑害求職者并騙取錢財。火車站、汽車站周邊,時常出沒一些騎摩托車或開面包車的人,他們看到拖著行李的農民工,就會主動上前套近乎。
防范提示
求職者到陌生城市,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切勿輕信“老鄉”說辭,并到正規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求職。
三、警惕“假兼職”
“假兼職”是指某些詐騙人員打著高薪兼職、點擊鼠標就賺錢、刷單返現等幌子進行金融詐騙。詐騙人員發布“兼職刷單,立馬返現;足不出戶,月薪過萬”的信息,炮制出“兼職刷單”陷阱。
防范提示
求職者不要輕信既輕松又賺錢的“好差事”,應當了解當前崗位的市場薪資水平,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同時注意個人信息安全,不要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支付寶等密碼信息,不要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
四、警惕入職前先交錢
詐騙分子會在網上以“高薪”為誘餌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吸引受害者關注,要求受害者先繳納保證金、體檢費等來騙取錢財,后以各種理由不提供相關職位,甚至收了錢之后就銷聲匿跡。招聘信息中出現的專業不限、月入過萬等字眼多數為詐騙分子的慣用手段,應聘時要注意甄別。用人單位不會以各種名義向應聘者收費,凡是涉及收取報名費、體檢費、服裝費等情況應提高警惕。
五、提防付費培訓
一些培訓機構或中介公司,以招聘為名變相招生,以高薪、名企工作崗位為誘餌吸引求職者,面試時則向求職者提出“工作能力不足”、“崗位有從業資格限制”等理由,要求進行入職培訓或考證培訓,并承諾完成培訓后即可上崗。當求職者交付培訓費用后,此類培訓機構卻不提供承諾的相應工作,或者以不能滿足崗位需求等理由,在求職者剛一上崗就予以解雇。更有的企業,一旦收取求職者的培訓費后就會即刻“人間蒸發”。
六、謹防誤入問題公司
有些公司看上去很正規、高大上,但卻干著非法集資、傳銷,甚至詐騙等等違法犯罪的勾當。在警方辦理過的案件中,很多求職者就進到這樣的公司,受不良環境和高薪誘惑等負面影響,或者抱有僥幸心理,即使發現公司涉及違法犯罪活動,他們也選擇繼續參與“工作”,最終同樣會被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甚至當警方查處一些問題公司時,現場還有正在面試應聘的求職者,直至老板、經理被抓后,這些應聘人員才明白自己差點“中招”。
七、拒絕抵押證件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如學歷證書、資格證書、居民身份證等均應由自己保管,如果單位提出此類要求,勞動者應當拒絕,避免一些不良用人單位利用其證件從事違法活動。如果遇到公司執意強押的,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法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并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免責聲明:以上信息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相關老師進刪除聯系方式為hljzyyjycy@163.com 招生就業處。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