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規?回音壁—評委洞察(一)

2025-03-12 點擊次數:5470

圖片


評 委 簡 介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黑龍江賽區)暨第12屆黑龍江省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總決賽現場評委,哈爾濱市松雷中學副校長、初中部校長匡秀輝。


給大學生的就業建議:破解“簡歷漂亮卻難上崗”的困局


作為本屆大賽就業賽道的評委,我發現很多同學在職業規劃中存在“重畫像分析,輕實戰積累”的誤區:精心制作的職業規劃書里羅列著各種崗位需求模型,但缺乏真實項目經歷支撐;看似匹配的求職簡歷里堆砌著專業課程名稱,卻難以說明這些知識如何轉化為工作能力。這種脫節現象背后,反映出大學生求職準備中的三個關鍵痛點。以下是針對性的破解建議:

一、用實踐經歷搭建能力坐標系

當前很多同學止步于研究企業招聘啟事中的崗位畫像,卻忽視了最直接的認知方式——躬身入局。建議通過“三階梯實踐法”積累實戰經驗:大一參加校園工作室接觸基礎工作流程,大二通過企業開放日觀察真實職場生態,大三爭取頭部企業暑期實習深度參與項目。某互聯網大廠HR透露,他們更青睞有三段以上階梯式實踐經歷的應屆生,這類學生往往能快速適應工作節奏。

二、構建專業知識轉化系統

大學生面對就業崗位,最大的欠缺就是如何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能力運用。這也是大學生缺乏實戰經驗導致的實實在在的就業障礙。我建議有明確意向前提下,要根據就業目標建立“專業-崗位知識轉化表”,明確專業核心課程模塊、目標崗位所需能力項及具體轉化路徑。例如,會計專業的稅收籌劃課程,可轉化為互聯網公司財務崗的稅務合規能力,通過考取稅務師資格證實現能力認證。

三、打造動態成長型職業規劃

隨著當前人工智能日新月異的發展,靜態的職業規劃已不適用。建議建立“3×3規劃模型”:每3個月更新行業趨勢認知,每3個實踐周期優化能力結構,每3次面試迭代求職策略。同時多與職場人士進行交流訪談、多深入研究行業白皮書、及時收集招聘平臺大數據等,保持職業規劃的時效性。

總之,大學生在職業經驗空白的前提下進行就業規劃,除了有校內相關項目成果證明自己與目標崗位的匹配度之外,用有計劃的階梯漸進式專業實踐轉化展現自己與崗位適配度以及保持清醒的持續進化性來應對市場變化,做好這三方面重點準備,那些精心描繪的崗位畫像自然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錄用通知書。


(以上觀點僅代表評委個人觀點,不針對任何人與第三方,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