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崗位育人 深度開發市場 架設服務健康產業就業立交橋——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
2019-04-30 點擊次數:2905
2019年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業務培訓會議經驗交流材料
醫學類高職院校就業工作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招聘起點就是本科學歷,另一方面高職生就業意愿、個人素質與市場需求不對稱,這樣,就業市場開發就成為高職院校就業工作的“硬骨頭”。
一、建設“根據地”,實現區域內拓展
以實習基地為“根據地”,拓展就業市場。2012年學校有省內外實習基地三十多個,大部分在省內,省外僅有北京、上海十幾家 2019年學校省外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已有九十多個。
學校選擇三個中心城市,分別在北京、南京、深圳設立“實習就業管理中心”,從中心向四周擴大。北京地區由北京拓展到天津、大連、青島、煙臺等地,有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在內的實習基地35個;江浙滬地區由上海拓展至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南通等地,有包括上海第十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在內的實習基地24個;新增以深圳為中心的廣東地區,有包括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深圳羅湖醫院在內的實習基地14個。初步形成了自北向南,遍布主要經濟發達省市的實習就業網絡。
近三年來,平均每年有800多名學生出省實習。知名醫院和企業的實習經歷,為學生就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優勢。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在實習當地就業的機會和回到家鄉服務基層的優勢,而且提升了他們與高學歷人才競爭的能力。臨床醫學專業連續三年有實習生留在北京航空總醫院工作,其中一名學生,現已被送到北大進修。
這種以“根據地”為“大本營”的市場拓展戰略,能夠助力學校將就業市場做大,實習基地成為就業市場拓展的基礎和后盾。學校稱這種戰略為“滾雪球”。
二、選擇“頭部企業”,實現跳躍性拓展
參照企業開拓目標地域市場“先優后劣”的策略,學校采取首先選擇和占領行業領先機構的策略,連續派最優秀的實習生占領這樣的企業,把企業內的高管或技術專家發展成“合作伙伴”,他們不僅愿意留用實習生,而且主動把學校在本單位和本地區的實習生推薦到同行業的好單位就業。
口腔護理、助產、藥學、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等專業就業基地的拓展,都得益于這種方式。口護專業通過在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助產專業到深圳羅湖醫院實習、藥學系三個專業通過北京九州通藥業,康復治療技術通過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康復醫院實習,拓展到同行業好的企業就業。
以口腔護理專業為例。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在全國的口腔專科醫院中排名第一。北大口腔護理部李秀娥主任是中華護理學會口腔護理分會的主任委員,學校就業處緊緊抓住這個資源,與北大口腔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每年給北大口腔選派15~20名最優秀的口腔護理方向班的學生去實習,滿足了醫院對口護專業人才的需求。
利用學術活動,拓展市場。學校是唯一一所被邀請參加口腔護理分會籌備會的學校,李秀娥主任還特意將學校介紹給與會代表。通過這次會議,學校與包括江蘇省口腔、青島口腔、煙臺口腔多家口腔醫院建立關系。后來,學校主動申請承辦口腔護理學術會議,在為口腔護理分會做貢獻的同時,也向全國的口護專家宣傳了學校。
這種以“頭部企業”為“制高點“的市場拓展戰略,能夠助力學校將就業市場做深,在同一專業領域、同一行業精耕細作。學校稱這種戰略為“采蘑菇”。
三、打造“香餑餑”,實現發散性拓展
要想就業有市場,產品對路是關鍵。瞄準市場需求,打造特色人才,強化人才培養與用人需求對接機制,是開發就業市場的鐵律。
“通識+技能”——“求精”。開展“一口清,一手精”特色實踐教學,編制技能操作教學標準、專業技能考核標準、實習崗前培訓手冊,專業技能教學標準高,考核嚴。技能考核和展示,邊做邊說,說做同時達標才過關。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上手快,操作規范。
“通識+素養”——“求實”。開展人文課改革,編寫《綜合素質教程》,構建綜合素質訓練課程;借鑒航空禮儀標準,培養護士禮儀;開展志愿者活動、假期職場體驗和實習就業夏令營活動。這些舉措,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引起了用人單位普遍關注。
“通識+專長”——“求專”。采取“大專業,小方向”的培養方式,培養“護理+”人才包括“護理+外語(英語、日語、德語)”、“護理+口腔護理” 、“護理+老年護理”等。學生在通識學習的基礎上,增加一項專業特長。
“技能+素養+專長”的就業優勢架構,增強了學生在行業細分領域就業的能力,改變了原來千軍萬馬擠向綜合醫院臨床護理崗位的就業局面,有更多的學生到體檢中心、健康管理中心、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就業。學生已經實現了在中國十大健康服務領先企業位居第一、二名的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愛康國賓健康管理集團就業;在國內醫養結合養老領先機構深圳羅湖醫院集團、泰康集團、綠康醫養集團做養老管家或護士;在亞洲知名的康復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康復醫院做康復治療師;在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醫院或老年護理院工作。
這種以打造就業“香餑餑”為“秘密武器“的市場拓展戰略,能夠助力學校將就業市場做強。利用特色人才占領“關鍵市場”的巨大輻射力來影響周邊廣大的市場,以達到占領大片市場的目的。學校稱這種戰略為“打保齡球”。
綜上所述,學校就業工作瞄準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的發展需求,努力以“穩定就業率,增強勝任力,促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就業”為目標,深度開發就業市場,走出了一條勇于攻堅克難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