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龍江 面向“三農” 構建精準化就業服務體系——東北農業大學
2019-04-30 點擊次數:6561
2019年黑龍江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業務培訓會議經驗交流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建三江七星農場,長久駐足在我們腦海里的有多個鏡頭,一個是總書記站在萬畝良田之中的金黃色畫面;還有一個是總書記與農業科技人員交談的畫面,當總書記問到裴鑫宇是哪畢業的?她回答說,報告總書記,我是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的。
東北農業大學作為黑龍江唯一一所省屬“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建校至今已累計培養各級各類學生24萬人,其中既有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創新型”人才,也有一批遍布全國的“復合型”人才,更有一大批活躍在黑龍江省和全國農業生產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黑龍江省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決策部署,結合學校特色優勢,積極鼓勵和引導廣大畢業生“心懷祖國、情系龍江、服務三農、扎根基層”,努力為國家現代農業發展和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提高政治站位,層層落實責任,筑牢就業發展“壓艙石”
學校緊緊圍繞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立足龍江,面向“三農”,堅持一手提高就業數量,一手提升就業質量,努力實現畢業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學校建立了“專業+學院+學校”三級就業工作體系,通過就業布局前瞻,就業指導前移,就業平臺前置,不斷提高就業精準服務能力,切實提升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近年來,畢業生的研究生考取率逐年提升,畢業生到500強企業就業比例為25%,畢業生專業對口度為70.04%,基層就業比例為23%。畢業生就業工作得到省教育廳的認可和資助,學校曾被評為“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50強”單位。
二、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突出行業就業特色,建設留省就業“示范區”
農業大學坐落在農業大省,學校堅持以留省就業為重點,成立黑龍江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與各地市縣、農墾(森工)系統、科研院所密切合作,打造留省就業“示范區”。建立省內實習就業基地222個;與45個市縣區達成合作共建意向;以牡丹江市、綏化市為試點,陸續建立省內各地市“引才宣傳站”,定期在學校開展人才政策推介和校內招聘活動,搭建地市與學生相互了解的平臺,每年按計劃提供一定數量的鄉鎮全額事業編制,面向東北農業大學畢業生定向招聘;與九三集團、倍豐集團、雀巢公司等150多家省內企業建立了長期供需合作關系。2018年,省內就業畢業生比例為40.46%。2012年至2018年,學校共有133名同學考取省委組織部選調生,占全省入選率的10.57%。學校設立了基層就業學生“校長獎學金”,每年表彰獎勵一批去基層就業的畢業生。
三、對標現代化大農業建設需求,展示“世界一流學科和高水平大學”優勢,輸送農業發展“生力軍”
在剛剛結束的學校春季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進校346家企業有世界500強32家,中國500強52家,500強企業和國有企業占比40%,共有3000余名畢業生參會,現場簽約129人。結合專業學科特點,不定期、對口組織行業專場招聘會,實現了招聘需求和畢業生所學專業的高匹配度,進一步發揮了學校在支持地方經濟中的重要作用,為服務“三農”輸送專業人才。在乳品加工領域形成了“東農學子撐起中國乳業半壁江山”的局面,在生物工程研究領域形成了哺乳動物體細胞克隆研究的“東農現象”,在電力系統一線充實著東農的骨干力量。建校至今,有1000多名動物科學相關專業畢業生在國內創辦了400多家飼料及畜牧企業,總資產達到200多億元,創造就業崗位5萬多個,黑龍江飼料行業中85%以上的管理者出自東北農大。全省各地市農業科研院所、農業管理部門、農業技術推廣一線、農場管理和技術崗位上都活躍著一大批東農畢業生。
四、創建職業發展中心,構建精準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力”
學校通過第一、二、三課堂的有效銜接,構建了課堂教學、生涯規劃、個性指導相結合的全過程就業指導體系,全面培育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在全省高校率先建立了“職業發展工作坊”,聘任了70名就業創業導師,以《職業規劃》和《創業基礎》課程為載體,對學生在求職擇業、職業發展、創業過程等方面遇到的困惑、疑難,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咨詢指導和團體輔導。針對大學生開展職業發展技能培訓,籌建東北農業大學大學生職業發展中心,搭建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實訓平臺,全面提高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建設東北農業大學農墾(森工)系統人才儲備戰略班、基層干部儲備戰略班、企業家培育戰略班和職場訓練營,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專項培訓和個性化指導,使畢業生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