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促發展 校企協同共育人——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2018-01-11 點擊次數:6359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牢牢把握“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辦學方向,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提升辦學水平的金鑰匙和總開關,堅持“沒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就沒有一流的職業教育”的職教理念,不斷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體制機制,將專業建設與社會需要相結合,人才培養與企業的需求相結合,服務職能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引企入教,傾力打造校企合作平臺,培養了大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為龍江全面振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堅持高標定位,構建校企育人平臺
學院充分發揮自身“農”與“工”的特色優勢,堅持高起點選擇合作伙伴,以高水平校企合作帶動專業創新發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自2008年引進國際農機巨頭美國凱斯紐荷蘭公司進校辦廠起,先后與聯想集團、寶馬集團、長安福特、一汽大眾等二十余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建立聯系,探索開展了訂單培養、工學結合、基地共建等多種形式的合作。近三年,由教育部主導的“中德汽車、德瑪吉數控、中興通訊、ABB工業機器人”4個校企合作基地建設項目全部落戶我院。實現了農機、汽車、自動化、機械、信息等骨干專業群都有行業領軍企業參與合作的良好局面。高層次、高水平的校企深度合作,為學院專業建設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有力提升了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深化產教融合,培養一流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不是簡單的聯合,而是融合雙方的“血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贏。為此,學院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內涵建設,加強互融共通。一是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綜合改革,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學院與企業共建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用工匠精神引領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業就業競爭力,使學生能就業、就好業、可持續。二是開展常態化訂單式培養,為企業“量體裁衣”培養人才,確立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的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實現學生的“學生和學徒”的雙重身份,使培養的人才更能適應企業、行業、社會的需要,在同層次、同學歷條件下,比別人更杰出、更優秀,能夠從事不可替代的工作,實現了學生從學校到崗位的“零距離”直通。
三、穩步推進合作,促進就業質量提升
合作辦學、協同育人、訂制就業、共同發展的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不僅為學院教育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力促進了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近些年,學院近千名畢業生依托校企合作平臺進入國內外行業龍頭企業就業。其中,進入中興集團所屬企業的畢業生人數達到351人;有400余名學生通過寶馬集團認證,在寶馬集團旗下相關企業核心技術崗位任職。機電專業群的畢業生提前一年就被大慶沃爾沃、福特哈爾濱基地等知名企業搶訂一空;畢業生從事高端數控加工設備操作崗位的比例逐年提高,畢業生中涌現了“黑龍江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林宇、“全國技術能手”路晨等優秀畢業生。麥可思數據公司對學院畢業生就業情況做出了高就業率、高月收入、高就業現狀滿意度和低離職率的“三高一低”客觀評價。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并榮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
好風憑借力,奮進正當時。十九大的召開,為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作出了清晰的定位。學院將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機制創新,不斷深化校企合作,挖掘潛力,吸引社會優質資源向職業教育匯聚,提升學院育人質量、師資隊伍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為全面實現龍江振興提供更高水平的專業技能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持,為譜寫職業教育輝煌篇章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