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青春|最美的花開在最安靜的地方 “閃亮的日子——青春該有的模樣”第二屆黑龍江省大學生就業創業典型

2019-08-28 點擊次數:7058



最美花開1.png


 在黑龍江省寧安市一所農村學校的校園里,有這樣一位精神飽滿、開朗活潑的青年教師。在老師和學生們心中,她是嚴謹治學、一絲不茍的語文老師;她是認真負責、無微不至的班主任;她是主抓校園團隊工作的團委書記;她是嚴以律己,身先為范的黨員教師;她是讓學生們打開心扉,暢所欲言的好朋友……學生們親切的稱她為“小姐姐”。她就是寧安市臥龍朝鮮族鄉臥龍學校的特崗教師——張穎。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016年9月,牡丹江師范學院文學院畢業的張穎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感恩之心,主動放棄了很多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毅然選擇回到家鄉任教。經過筆試、面試等嚴格的考核,她光榮的成為了一名特崗教師。


最美花開2.png

張穎在輔導學生功課


 成為特崗教師是她學生時代夢寐以求的工作,她欣喜、激動,也有一些忐忑:怕一身學生氣的她駕馭不了課堂;怕缺少社會閱歷的她給領導同事添麻煩;怕自己應了那句“劍未配妥,出門便已是江湖”的尷尬;當然,她最怕的還是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愧對孩子們那一雙雙求知的眼神和家長們殷切的目光……


 但是,她是幸運的,她有足夠的能力來駕馭這一切,這益于她大學期間在文學院所得到的鍛煉,自大一起她就擔任班級的團支書,積極加入學生會;大三時擔任班級的代理班主任;經常勤工儉學,參加社會公益服務活動,這些校園經歷和社會經歷都為她日后的工作奠定了穩固的基石,所以她很快的學會了如何管理班級,如何教學,如何與學生溝通,“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就這樣,“初出茅廬”的張穎同學捧著一顆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之心和對家鄉的感恩之心來到了臥龍學校,一路走來,一路成長,一路收獲,一路奉獻。


青春因“特崗”經歷熠熠生輝


 初到臥龍學校,張穎眼前看到的是這樣的場景:校園里是沙土操場,教室里僅有一面黑板,一個講桌,一盒粉筆和二十多套已經破舊的桌椅,沒有任何現代化電子教學設備。班級共26人,有半數以上是留守兒童,此外,班級中還有2名先天性腦癱的殘疾學生,他們無法行走,每天上下學要靠家長來接送(后來校領導體諒張老師的工作量過重,將其中1名轉入其他班,另1名初二時因病在家休學),一名學生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一名學生心智發育較其他學生略顯遲緩。這和她畢業前實習所在的城市學校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但是這些都沒有讓張穎退縮,她明白正是因為這樣的現狀,這里才更加需要她。


最美花開3.png

張穎(后排中間者)和學生運動會后合影



 臥龍學校是一所設有食堂和宿舍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張穎決定住校。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和學生們一起洗漱,一起吃飯,一起晨讀。結束一天的工作后再和住宿生們一起回到學生公寓。她一有空閑就要到學生的寢室走一走,看一看,和這些不能天天回家的孩子們聊聊天,從學習和生活各方面,深入地了解和照顧好學生們。


 小鵬因為家在西崗子村,距離學校較遠,從小就住校。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總是十分調皮,他不小心把自己的學生服弄破了,男孩子不會縫補,父母又不在身邊,衣服的口子越來越大,最后直接從袖口一直裂到腰部。張穎看到后二話不說,穿針引線,足足縫了一下午,把其他要破的地方也一并縫補好。同事們打趣道:“看來,沒點手藝還真是當不了班主任啊!”


 有時候她累得剛躺在床上就睡著了,甚至好幾天都忘記給家里回個電話。一學期下來,原本就不胖的張穎瘦了9公斤。有人對她說,作為一個剛畢業的新教師,你大可不必這么拼,一口吃不成一個胖子,慢慢來。而她卻在心里告訴自己:“我可以慢慢來,但是我的學生們等不起啊,他們的青春只有一次,我怎能忍心讓他們的青春留有遺憾呢?!”


“關愛學生是每個教師的本能”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張穎用自己的謙遜、耐心、平等的人格魅力,獲得學生和家長的交口稱贊。他與學生溝通從來都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用心與學生溝通交流。這份真誠的付出得到了孩子們的信任,他們都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和張穎分享。有的孩子甚至把家里的不如意和張老師傾訴。張穎也同樣不會讓任何一個學生失望,會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幫助學生。


最美花開4.png



 彬彬是一個有著很強的厭學情緒的男孩,對于班級活動也沒有熱情。上課時要么看課外書,要么趴桌子睡覺,放學從來不背書包,幾乎沒有寫過作業。張穎找這個學生談過很多次,終于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原來,學生的父母都在上海打工,一年頂多春節時回來一次,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脾氣暴躁,每當這名男生犯錯誤時,爺爺總是嚴厲訓斥,甚至動手打孩子,因此孩子的叛逆心特別強。再加上家長給孩子買了手機,他每天回家玩一宿手機游戲,白天回班級補覺。張老師了解情況后多次和家長溝通,希望家長能多陪陪孩子。2018年寒假,孩子的父母聽取了張穎的建議,把孩子接到了身邊,一個假期的陪伴讓孩子變化很大,開學前主動把手機交給家長保管,開學后學習態度特別積極,總是主動找老師請教問題。


 彬彬的性格也開朗了很多,變得愛說愛笑了。他在作文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初中三年,有很多故事都離不開老師……原來的我經常貪玩,上課還睡覺,從不完成作業,可是您還是沒有放棄我。到了現在我才知道您的良苦用心……雖然我這學期使勁學也不一定能考上高中,但是我不想辜負了您的期望和陪伴。老師,謝謝您不曾放棄我!”


——彬彬的作文《溫暖的陪伴》


 張穎班級里還有一名女生君君。她的父母離異,各自再婚,又有了各自的孩子,她和雙胞胎姐姐跟著父親生活,家庭十分貧困。這名女生一直很乖巧懂事,但是因為家庭原因明顯缺乏自信。


 張老師經常把自己的衣服整理出來洗干凈送給她,并對她說:“這些衣服老師都非常喜歡,就是我現在胖了穿不了。不過,我覺得你穿上應該能更好看。”既幫助了她,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運動會上其他孩子送給張老師零食,張穎都婉拒了。唯獨君君雙手遞給張老師一個桔子的時候,張穎欣然接受。因為這個桔子代表著她對老師的喜歡和感激,收下這個桔子代表著老師對她的認可和尊重。是張穎像姐姐一樣的關愛和尊重,使這名學生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喜歡和同學溝通交流,逐漸融合在班級之中。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張穎常說“愛學生是每一個教師的本能,當初我的老師就是這樣對我的。”她默默的付出,收獲了家長的信任和口碑,經常可以在家長口中聽到這樣的話“孩子放在這個班級,我們放心。”


把榮譽留在昨天 讓夢想飛的更遠


 大學期間的張穎同學不僅認真學習,在大大小小的院系活動中總能看見她的身影。一有時間她還會去勤工儉學,為自己賺取生活費,以減輕家庭的負擔。在校期間,她榮獲很多榮譽,如“文明大學生”“優秀團員”“先進表率之星”“為團徽爭光”“優秀畢業生”“優秀實習生”等光榮稱號。此外,還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

微信圖片_20190828135543.jpg


 每當有人提起這些榮譽和經歷,她總是淡淡的說:“那些榮譽都要感謝我的母校和文學院,是老師們的信任和指點,我才能不斷進步。但是,那都是過去了,我現在的目標是在特崗崗位上繼續努力,讓我的學生們擁有美好的未來。”


 她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她把在大學期間組織過的、參加過的活動根據臥龍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改良。作為班任和語文老師,她在班級先后開展了朗讀比賽、演講比賽、辯論會、短劇大賽、聯歡會、學生講課比賽等。作為團委書記,她在學校,開展五四青年節活動、紀念“一·二九”活動、愛眼日聯合義診宣教活動、成立愛心助學基金會并號召全校師生踴躍捐款、與鄉政府聯合開展清明節祭掃活動。作為校黨總支的宣傳委員,她組織并參與了“爭做四有教師”系列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97周年“迎七一 唱紅歌 感恩黨”主題紅歌比賽等。


 她還代表學校參加了寧安市“愛崗敬業,勤廉從教”演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代表臥龍鄉參加寧安市“黨章黨紀黨規”知識競賽,取得鄉鎮組第一名,寧安市第三名的好成績。在“向黨保證——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演講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征文優秀獎。


 參加工作三年了,張穎管理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優秀班級和優秀團支部,她主抓的校團委被評為“寧安市五四紅旗團委”,在全市“中華魂”演講比賽中獲得“優秀組織獎”。個人榮獲“優秀指導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在教學中,她虛心向其他老師學習,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在全市青年骨干教師示范課活動中得到了語文教研員和其他老師的認可和表揚。


最美的花開在最安靜的地方


 千百年來,多少人把教師比作春蠶、紅燭。但是,特崗教師更像是一朵花,一朵不嬌艷卻有著超強磁場的花,總是靜靜地奉獻著自己。最美的花,不一定要有華麗炫彩的外表,不一定要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但,她總是開在最安靜的地方,那么的潤物細無聲,卻又時時刻刻讓你感受著她的存在,用她的磁場影響著一批又一批愿意投身于基層的有志青年們。


  還有很多像張穎老師一樣的特崗教師扎根農村,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用青春和汗水譜寫著鄉村特崗教師的最美詩篇,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朝氣蓬勃的青春歲月里,張穎選擇了農村作為青春的底色,用愛心和真誠點燃著這里的希望,用激情和夢想詮釋著青春的另一層含義——甘于平凡,甘于清苦,甘于奉獻。她說,能成為一名特崗老師,是她無悔的選擇,特崗生活所煥發的光芒將永遠照亮她今后的人生道路。


 


(材料由黑龍江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提供,《奮斗》雜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