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就業難”遇上“慢就業” ,他們有話說……
2021-02-21 點擊次數:21146
今年是姜同河參會的第四個年頭。作為教育界別的省政協委員,2月19日上午,他與往年一樣,把民生最關切的就業問題帶進了討論現場,桌角處整齊地擺放著厚厚一摞翻舊了的調查報告。
他拿起其中一份介紹說,今年我省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22.18萬,較去年實際畢業生數增加1萬人,截至1月7日,從省平臺網簽系統統計的數據來看,簽約率有待提高。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三碰頭”加大就業壓力
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及畢業生連年創新高“三碰頭”影響,大學生就業面臨市場需求低迷與人才供給增加的雙重壓力。在討論中,這一問題成為部分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
“調查顯示,有76.8%的畢業生認為面臨的就業壓力較大或很大,14.3%的畢業生表示對找到滿意的工作信心不足,此外,往屆未就業畢業生人數增加,就業壓力更趨嚴峻。”姜同河委員介紹說。
張洪田委員發言說,“慢就業”“緩就業”現象逐年增多,在暫無就業意向的應屆畢業生中有超過四成的學生就業意向不明確、仍處糾結中,更有部分學生表示條件允許可不就業。
“這些學生面對就業難的心態倒是蠻好,很多學生告訴我,就準備端鐵飯碗了,今年考不上公務員,明年再‘二戰’。”張洪田不無憂慮地說。
就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討論中,就在部分委員為就業難憂心忡忡時,來自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的張繼忠委員卻通過一串數據帶給大家欣喜:“這幾年,我們學院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率、對口率達到90%以上,留省就業比例不低于50%,涉農專業不低于70%。”
張繼忠委員接著分析道:“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國家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學校要善于將就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定制就業、對口就業和高質量就業為目標,積極促進以就業率、崗位穩定率、專業對口率、落地服務率和職業發展空間為主要參考數據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水平整體提升,引導畢業生區域就業、落地服務、自主創業。”
來自哈爾濱商業大學的孫先民委員在討論中發言說,“這兩年,就業成了各高校難啃的‘硬骨頭’。疫情之下,大學的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改革勢在必行,高等教育必須改革培養方式,開拓學生新思維,以價值塑造和能力提升為著力點,在打牢學生的知識基礎上,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本領,培養未來引領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創新人才。”
他充滿信心地表示,“有了一年的云招聘經驗,今年我們學校已提前打響了保就業的攻堅戰。”
破解就業難需加強服務和引導
討論中,姜同河委員就做好2021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建議。首先是要進一步強化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體制機制建設,出臺進一步加強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指導意見,促進公共就業政策和服務資源更多惠及高校畢業生。高校要繼續實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和全員包保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水平,予以優先政策和資金保障,推進就業創業指導與服務工作水平再上新臺階。
姜同河建議,進一步強化促進高校畢業生留省就業工作。相關職能部門進一步加強合作,深入挖掘國有企業、省內各行業、新興領域就業崗位,加大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錄、基層就業項目等政策性崗位開發力度并盡早啟動、盡早落實,穩定留省就業比例。
姜同河委員呼吁,要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大政府主導、政策支持的校企合作力度,建立有效運行的校企合作機制,激發企業參與熱情,促進企業積極參加校企合作,提高校企合作質量,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要的有效對接。
姜同河委員的發言,得到在場許多委員的頻頻點頭贊同。(來源:黑龍江日報)